最近,幫Money+理財家雜誌的女人變有錢,寫了一個的專題7招看懂癌症險保單,同時被選為當期的網路精選文章,據邀稿的編輯說,可以被選為網路精選文章很不容易。

後來,認真翻了雜誌,整本雜誌的內容相當紮實、可讀性很高,而六篇網路精選文章中,果然,也只有我這篇與名人無關,完全是以內容需求取勝。

為什麼「癌症險」這個議題,會變得愈來愈重要?主要是這幾年標靶治療藥物、新療法的研發,似乎為癌症治療開啟了新視窗,憑心而論,癌症治得好治不好,有沒有像媒體上報導的這麼神,還是一個極大的問號(別忘了,媒體對"特殊案例的偏好",往往會掩蓋住真正的事實,而"病急亂投醫"又是人之常情)

但是癌症新治療,就是個錢坑,確已是不爭的事實,要眼睜睜看著罹癌的家人受苦?還是砸大錢買一丁點機率的生機?口袋裡有多少麥克麥克?健康險能發揮多少功能?就變成很殘忍的現實問題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癌症險內容繁雜,常讓人看了眼花撩亂,不知該怎麼投保。由於罹癌是醫療花費最兇的疾病,如何善用癌症險來分擔龐大的醫療費?這就來教妳看懂癌症險保單。

身為女性,妳知道台灣女性的十大癌症是哪些?罹患人數有多少嗎?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公布的最新癌症登記年報指出,2005年新增的女性癌症患者近三萬人,等於平均每十八分鐘,就新增一位女性的癌症患者。

以女性特有的癌症來看,有四八%的乳癌、三七%的子宮頸癌、三八%的子宮體癌、四八%的卵巢、輸卵管及寬韌帶患者,是發生在四十九歲以內的女性,凸顯了癌症年輕化的現象。

若以高居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的乳癌為例,根據國內台大張金堅醫師、長庚陳訓徹醫師以及高醫侯明鋒醫師的統計,患者中分別有五一%、六五%、五八%的人不適合做乳房保留術,須面臨「少奶奶」的命運,若希望進行乳房重建就得自費近十萬元。

更有二五%至三○%的乳癌患者,會因基因突變造成腫瘤惡性、復發率增高,若能使用標靶治療藥物――賀癌平,可降低一半的復發率以及三分之一的死亡率,但一年的藥物費用高達七、八十萬元。昂貴的標靶治療藥物健保都是採有條件給付,不符合給付條件的人就得自費,以金錢換取生機。

就算不作乳房重建,不使用昂貴的標靶治療藥物,女性罹癌後五年的存活率是六三%,也就是說六成以上的女性,在罹癌後五年內仍存活的期間仍需要有健康險當後盾,貼補治癌時可能產生的醫療費用及薪水損失,在考量癌症險時,妳有七大必修招數。

第一招 看懂「住院醫療險」跟「癌症險」有何不同?

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精算處處長袁曉芝表示,「住院醫療險必須有住院事實,才會理賠,而癌症險則是必須符合癌症的定義,並且根據理賠的約定,才會提供癌症相關醫療行為的給付。」

一般來說,癌症險除了有住院醫療保險金和手術醫療保險金外,也根據罹癌可能產生的特殊醫療需求,增加初次罹癌、癌症出院療養、癌症門診醫療、放療、化療保險金等給付項目,有些險種還有癌症骨髓移植保險金、安寧照護保險金、乳癌重建手術保險金等。

第二招 看懂「一個單位」到底有多少保障?

癌症險大多是以「單位」來出售,比較不同家保險公司的癌症保單時,建議直接將「癌症住院保險金」換算成同樣金額,例如:日額五千元,比較不同保單的保單價格、給付內容的優劣,有時因為各家保險公司的保單,各有給付的強項,必要時,也可考慮買不同保險公司的癌症險保單,來搭配出最適合自己的保單規畫。

癌症險真是「有買有保庇」?其實,還要看買的單位數夠不夠,若以「癌症住院保險金」為例,若只買一個單位,每天可能只給付一千二百元至一千五百元,連付最基本的看護費都不夠,更別說要貼補病房差價、彌補薪水收入。一般建議連同住院醫療險加起來,住院醫療保險金的日額,至少要規畫到五千元以上較足夠。

第三招 看懂癌症險到底給付那些項目?

每家保險公司的保險範圍,隨定義不同,會有不同的理賠條件,以癌症患者的就醫特性來說,初次罹癌保險金、癌症住院醫療保險金、癌症手術醫療保險金、癌症出院療養保險金、癌症門診醫療保險金、放療保險金、化療保險金等,都是罹患癌症時經常會用到的醫療項目,應視為癌症險的基本配備。若有乳癌家族史者,更要注意癌症險有沒有涵蓋乳癌重建手術保險金。

此外,即使是同樣名目的保險金,也要仔細查看保單條款。威盛保險經紀人公司經理賴慧珠提醒,以「初次罹癌保險金」為例,大部分的保險公司多是採罹患原位癌時,先給付較低的一定比例,若未來演變成侵襲癌時,扣掉已給付過原位癌的保險金,之後再給付保戶初次罹癌保險金的差額。

例如,初次罹患癌保險金是十萬元,若是罹患原位癌先給付一萬元,演變成侵襲癌再給付其餘的九萬元。但也有極少數的保單是一旦給付了原位癌保險金,未來就不再給付初次罹癌保險金,這兩種保單條款,給付的金額可相差近十倍。

像「限一次」、「限同一保單年度」、「限女性」、「限非原位癌」、「限非侵襲性癌症」、「限特定癌症」、「限白血病」、「限癌症開刀前、後」、「限住院」、「限門診」,都是癌症險保單常見的給付限制,投保前一定要仔細研讀。

第四招 看懂「限期繳納」「終身繳納」有何不同 ?

前者是指有一定繳費期限,繳費期滿就有終身保障的癌症險,後者通常是指保障期間內需繼續繳費才有保障的終身保險。

一般來說「限期繳納」的終身癌症險,每年要繳的費率較高,但如果很年輕就投保,有時「終身繳納」累積下來的總保費,不見得會比較划算。「終身繳納」的癌症險還有另一個缺點,就是繳了若干年後若停止繳費,萬一年紀大時才得癌症,有可能保單已經過期失效,等於前面已繳多年的保費都白繳了。

第五招 看懂保單是「帳戶型」,還是「限額型」?

「帳戶型」指的是,當帳戶限額是一百萬元時,總給付的上限就是一百萬元,且若一百萬元沒有用完時,帳戶餘額會變成保險金,給付給遺族,兼具壽險的功能,而「限額型」就沒有這種壽險的功能。因此,「帳戶型」的保費比「限額型」昂貴,若已有足夠的壽險保障時,可直接買較便宜的「限額型」終身癌症險。

第六招 看懂是「主約」,還是「附約」投保?

「主約」指的是可單獨投保的癌症險,保費較高、單位數通常限制較大;「附約」則是須依附其他主約(如壽險)才能附加的癌症險。

自從二○○七年八月底各大保險公司停賣無上限給付的癌症險後,大部分的「帳戶型」、極少數的「限額型」癌症險,可採取主約投保,而「限額型」癌症險則仍大多採附約投保。若是採附約投保時,要特別注意當主約失效時,附約會不會同時失效(通常會跟著主約同時失效)。

第七招 看懂「罹癌後,需不需要續繳保費」?

罹癌後,極有可能短期內會無心工作,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,很可能繳不起保險費,導致保單失效,此時,保單有沒有「豁免條款」就很重要了。

目前市售癌症險保單,有些是直接附加「罹癌及疾病或意外致成一至六級殘、全殘」的「豁免條款」,只要符合相關條件,罹癌後不必再繼續繳納保險費,仍可享有癌症險的保障。

有些本身沒有豁免條款的保單,但可透過加保「豁免附約」或「收入補助附約」,達到免繳該張保單保費的功能,通常費用不貴,建議在投保癌症險時一定要加保。


◎名詞解釋:什麼是原位癌?非侵襲性癌症?什麼是侵襲癌?

癌症險中常看到的原位癌、非侵襲性癌症,指的都是零期癌,意即很早期發現的癌症,特色是存活率高、很少轉移、治療費用相對也較低,對生命的威脅也低;侵襲癌,則依嚴重程度分為一到四期。

以2005年新增的女性子宮頸癌為例,原位癌有3,798例,侵襲癌1,977例,死亡874例。
子宮頸原位癌的五年存活率,可達95%以上。子宮頸侵襲癌依不同期,五年存活率如下:
第一期:80%到85% ;第二期:50%到55%;第三期:30%到35%;第四期:10%。


◎解惑:保了癌症險,癌症新藥、新療法都有給付嗎?

根據最新出爐的台灣地區2007年度前20大暢銷藥品排行榜,癌症新藥就占了三項,分別是第6名的「基利克」、第7名「剋癌易」以及第11名「艾瑞莎」,其中,基利克、艾瑞莎都屬最新的口服式化療,也是近幾年癌症治療的新趨勢。

以治療肺癌的艾瑞莎為例,就是每天吃一顆、要價二千元的高貴藥物,治療方式已突破傳統注射式的化學治療,若癌症險可貼補部分藥費,將可減少部分經濟上的壓力,爭取更多的治療生機,在保癌症險時,必須特別去了解有沒有包含在化療保險金內,如何做換算?有沒有給付次數的限制?等等。

至於癌症新療法,如光子刀、電腦刀、螺旋刀,甚至是更高貴的質子治療,即使是癌症險有囊括,大多也是以放療保險金支付,每次頂多只給付數百到數千元,跟動輒數十萬的治療費用比起來,僅是杯水車薪,若要分散這部分的風險,還得再加保重大疾病險或重大疾疾暨特定傷病險,才能有效分散罹癌風險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sai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