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 .jpg

意外,拿到壹周刊的十週年特刊,這本特刊,專訪了十年來變化最相當大的九個人,包括~黎智英詹宏志、王建民、魏德聖、鄭弘儀、吳念真、吳寶春、九把刀,以及陳水扁,還搭配了受訪者十年前跟十年後的照片,我覺得這種前、後的對照好棒,十年之間的眉宇,已經可以有很明確的變化了。

容貌比想像中更具影響力及隱喻性,愈是有年紀的人,愈容易從容貌中,解讀出臉部蘊藏的訊息,無意的表情會傳達更多潛在的訊息。我覺得~從眉目之間看來,魏德聖可能是目前最窮,但內心也最快樂的人。

而以這九位代表性人物來說,好巧不巧,年輕時,似乎都有臥蠶,目前,皺眉肌都很發達。臥蠶,會帶來會笑的眼睛,可默默釋放出善意。而皺眉肌,通常是經常思考的人,會異常發達。

我自己在看這本特刊,特別是看著周家睿所寫的肥沃的失敗 詹宏志、董成瑜所寫的十年一夢 黎智英時,是特別帶著私人情緒的成份,因為,明日報宣告破產時,我在現場,是事件中的一份子,隨後也被推薦到壹周刊,參與了壹週刊的創刊,直到成為黎先生專訪時,常常說的:「做了一段時間,就要裁員、然後再請人。因為最初請的人,有些不適合,一定要換一換……。」的那些不適合的人。

只不過,現實的情況是~我所工作的單位,在裁員之後,都沒有再請半個人,從創刊最初的四個人,先是刪減成三個人,然後,我離開之後,又刪減成二人,目前是以二個人的人力,承擔創刊時期,四個人的工作量,能留下來的人,能力都在十年之間,暴增二倍。

而十年之後的現在,我過著更篤定的生活,不必再擔心,天上掉下來的突發新聞,也不必再因超時工作,對小毛心懷愧疚,少掉即時新聞的強力牽絆,對寫作與閱讀的熱情,與日俱增,這個意外的轉彎,未嘗不是一種另類的幸運。

明日報,可說是進入新聞工作的原點,雖然是短短時間內,就夭折的夢幻職場,也確認了對寫作的興趣。而壹週刊六年殘酷的新聞現場考驗,連找線民、放蛇、偷拍、對質,這些手法,都曾經咬著牙、白著臉,一一經歷過,幸好,十年前,就算不是一身是膽,也夠青澀、夠無知。

如果說,成為freelancer後的我,在工作上,可以十分獨立、處變不驚、心思慎密,壹週刊時期肉體及精神的鍛鍊,絕對功不可沒,深深謝謝曾經紮實走過的六年歲月。

在下一個十年之間,不知道會是什麼樣的風景,真令人期待!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sai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