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.07.31 選擇

有選擇,才會有尊嚴,
這個最基本的原則,適用於任何行業、工作或角色。


2012.08.01 記者

當一個記者,不再採訪、寫稿,就跟醫師不再走臨床看病人、下診斷,意思是一樣的吧!

儘管已經很多年,沒作調查報導,現在也算是退役狀態,可如果那一天,連隻字片語,都不再寫,就算是完全金盤洗手了吧!?我也不知道。

今天正在這麼想的時候,看到一位香港獨立記者陳曉蕾的專訪,標題是記者是可以做一輩子的工作,真巧。

「記者的工作,就是把覺得很重要的事情,用很簡單的方式,提醒讀者,讓讀者看了之後,要做什麼,可以自己想,自己去做決定。」。

而香港獨立記者陳曉蕾,當時離開新聞媒體的目的,並不是要接更多樣的工作,而是想更深入自己關心的題目。

陳曉蕾對自己的定位,「就是一個記者,做我想做的採訪、寫我想寫的報導,在專欄或在書裡發表。沒有人派我來,是我自己想來的。」這個女生的意志力,一定很堅強,我覺得。

我有媒體印給我的特約記者名片,所接的新聞工作,就是採訪、寫稿,寫的也都是自己有興趣的題目,可報導的內容,都是經過企劃、提案、討論,並不是我一個人想想,就能決定,因此,也不能算是專欄作者,只能說是專欄的特約記者吧!

可以是自由記者=不為固定媒體採訪、寫稿的記者,但絕對沒有資格稱自己是獨立記者,因為,我不是代表自己出去作採訪、寫作,而是代表特定媒體而去採訪、寫作,這應該是根本性的不同。

為什麼情願只接專欄,作少少的專訪,當個自由記者?不是因為多米,而是因為在新聞媒體上班,會干擾新聞寫作的因素跟事件,實在不少,長時間下來是很大量的內耗。如果,我有大把大把的時間,寧可把時間花在專題的研究跟尋找專家上。

當然,陳曉蕾獨立記者在香港中,所說的,「香港記者愈是資深,愈容易淪為『負資產』,若不升職邁向管理階層,留在前線採訪就得面對大群眼睛閃亮並且低薪的年青記者。再者,香港慱媒生態環境如此惡劣,就算奮力專心做好本份,所屬的報章雜誌亦不一定能抵得住市場競爭。香港,很難有報館可以待上一輩子。」當然,台灣的記者,也面臨同樣的問題。

至於寫書,所耗費的心力,真是令我戒慎恐懼、餘悸猶存。需要有更多的勇氣,才能重啟爐灶。


2012.08.05 閱讀

曾經因為喜歡閱讀,大學畢業時的志願,就是到誠品書店上班,
也曾真的與誠品擦身而過 (被錄取,但等待太久,已到其它公司報到),
我還記得當初錄取我的無緣長官說,「妳就不能再等一下嗎?」......。

當時很年輕,手頭沒有什麼存款,更不善於看不到終點的等待,
但現在想想幸好是當個純粹的讀者,畢竟,閱讀跟賣書,還是不同吧!

而即便我是個鉛字中毒的重症患者,每年維持數百本的閱讀量,
但還是會碰到左啃右啃,卻怎麼啃都啃不下去的口碑書。

只能說每個人啃書的脾胃不同,絲毫勉強不得,
如果要成為一個賣書人,恐怕就沒有這麼適合了吧!



星期閱讀》125+8

蝸牛教我慢慢活

木之匙

寂寞的頻率

箱庭圖書館

剩食

一個潮池的秘密

日日

如果那是一種鄉愁叫台南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sai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