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武的聲音,實在太動人,心都被熨平了。



希望從我們這一代開始,可以開始學習把年紀當知已,品味自己的歲月變化,比較能坦然接受40歲、60歲、80歲的自己。而不要過了40歲,就直接跳到百歲人瑞LOOK。

6.18 走火入魔

海量的數位內容真是《數位新媒體》唯一的重點?

網路是一指就可滑出的世界,除非前所未有,否則,沒有存在的意義。零時差的殺手級內容是網路世界的天籟。」by Ameba 藤田晉。

當所謂的網路新聞媒體,大搖大擺的copy、cut、paste其他傳統媒體的線上新聞,的確以低成本,大大增加其網站的流量。

今天聽到水果報,連還沒開的記者會,都要搶先發即時新聞(請注意:是指公開召開的記者會,不是記者跑到的獨家新聞),確實無言。

身為一個重度成癮的網民,我想看的是前所未見的數位內容,而不是即時或未來記者會啊!難道只有我是這樣???

傳媒將會走向何處?恐怕連傳媒的高層,都不知道。簡直是走火入魔。

傳媒老老垂矣,仍未竄起的《數位新媒體》,仍在成形中,而《數位新媒體》操作議題的目的,若只是為了吸引眼球,非理性的反傳媒,那格局也太小,大令人失望。


我所期待的《數位新媒體》是〜

一、糾錯:糾出傳媒謬誤之處。

二、high light:把傳媒沒有注意到的新聞事件,high light出來,像野火般迅速發揮影響力。如果可以影響傳媒,修正新聞題材的取材方式,更佳。

期盼《數位新媒體》的 Jobs早日現身,並真心希望他能活得久一點。

今日最讚句,來自Peter Fu的謝謝指教

我因為寫文章,才開始有讀者,不是為了有讀者,才開始寫文章。」


6.19 迷路

有時候,我在想,會不會在自己的位置上,其實都早已迷了路,失去了方向感?直到,離開一個固定的位置,才看清楚原來身處險境,僅僅差一、二步路,就要掉落懸崖。

新聞越來越難看?當記者,疲於拚命、應付了事,新聞就會益發難看。
記者這種行業,只有寫想寫的議題,採訪想採訪的對象,文字才會發光。


6.20 那些年

剛看到《明日報》八成以上被推薦員工接受壹傳媒工作的舊聞,
倘若《壹傳媒》真轉型為網路報,那倒是在《明日報》倒店12年後,
繞了一大圈,又回到某一個起點。

忍不住點了一曲《那些年》給我無緣的前同事們(大誤)。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sai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