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有位七個月的男嬰,因沒有被診斷出「腸套疊」,造成病情惡化而死亡。事實上,腸套疊是嬰幼兒的腹部急症,嚴重時,會引發腹膜炎、敗死症,發病時,孩子會哭鬧不止、解草莓便,值得為人父母者提高警覺。

「腸套疊」指的是小腸疊到大腸,或小腸疊到小腸裡,而交疊的腸子會導致腸子缺血而壞死,引發腹膜炎、敗死症而有致死的可能性,典型的症狀包括肚子有硬塊、腹痛、嘔吐、便便如草莓醬,病童會哭鬧、不安,也有可能出現蒼白、冒冷汗的症狀,現在九個月大的樂樂,就是如此。

回憶起樂樂在四個月大時,罹患腸套疊的慘痛經驗,樂樂媽媽仍是心有餘悸。她說,「我們家樂樂是個不愛哭的小孩,但生病前幾天,有意無意,都會哭個幾聲,到了六月六日凌晨,即使餵完奶,他還是異常地哭鬧不停,而且臉色發白、冒冷汗,但沒有發燒,到了早上七點多,更吐出噴射狀的奶,把我跟先生都嚇壞了。」
「好不容易熬到診所開門,因為,咽喉發炎又吐奶,醫師初步判定是感冒,回家後,樂樂看起來還是很不舒服、狂吐奶,用脹氣膏幫他按摩時,在肚子上有摸到一個硬塊,傍晚六點多時,竟拉了紅色有黏膜的惡臭大便,嚇得我們趕緊回診,醫師一看到草莓醬的便便,馬上懷疑是腸套疊,立刻轉診到大醫院。」

「作了超音波確診後,開始從肛門進行灌腸,共灌了三次,但還是灌不開,只好緊急進開刀,當時,真的覺得非常心疼,尤其,看到他在小兒加護病房裡插了那麼多管子,肚子還留下約五、六公分的傷口,實在是哽咽到說不出話來,幸好後來平安度過危險期。」樂樂媽媽表示。

台中何茂霖小兒科診所院長何茂霖說,「腸套疊好發於六個月到二歲的嬰幼兒,原因不明,在季節與早春、秋末冬初,因此,現在也是好發期,因常有腹痛、嘔吐的症狀,初期與感冒、腸胃炎不容易分辨,但90%的病童會有間斷性的哭鬧,父母都可以感覺到哭鬧得不太對勁,若有草莓醬色的大便、肚子有硬塊,是腸套疊的機會更高,可作超音波確診。」

馬偕小兒胃腸科江椿彬醫師,則指出,「腸套疊的發生率約在千分之一~四,最常見的典狀是突發性、陣發性的哭鬧,小孩子會哭哭、停停、哭哭,有點像是媽媽生產時的陣痛,慢慢會因腸阻塞而嘔吐,甚至吐出膽汁,小孩子逐漸變得愈來愈想睡,右邊腹部有可能摸到像香腸的硬塊、解草莓醬顏色的大便。」

「確認是腸套疊後,會視情況使用空氣、水、或鋇劑,嘗試把腸子慢慢推出來,復發率約5~10%,必要時,就得動用到外科手術,把套住的腸子推開,外科手術後的復發率,則約為2~5%。」 江椿彬進一步解釋。

而要正確診斷出腸套疊,有賴家長及醫師的警覺心,倘若,嬰幼兒有異常的哭鬧,或病情上的變化,如:肚子有硬塊、解草莓醬便,就算剛看過醫師回來,也應該立即再就診,作更進一步的檢查,切勿輕忽。(本文發表@嬰兒與母親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sai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