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到現在健康又活潑的小威,很難想像他是個未滿28週時,就被生下來,體重只有1050公克的早產兒。

家住在金門、在大學教書的小威媽媽說,「他是第二胎,懷孕24週時,有天剛起床時,我發現胯下溼潤了一大片,以為是尿失禁,緊急就醫後,才知道是破水,馬上搭飛機,後送到台灣,先進高雄榮總,再轉到長庚醫院,當下,百感交集、打擊很大,也很自責,覺得自己受過這麼多教育,竟連一個孩子也沒辦法保護好。」
Baby in hospital.jpg
每一個巴掌大仙子,都是讓人驚嘆的生命故事。(圖片來源:早產兒基金會)


當時,因為預估孩子只有500公克左右,怕早產,也怕羊水愈流愈少,安胎時,不僅沒辦法下床,還得24小時頭下腳上的躺著,每天要擔心的,就是羊水量不斷的減少,腹中的胎兒隨時有生下來的危險。

好不容易在不斷心悸中,勉強安胎安了一個月,聖誕節凌晨,小威媽媽發現有水滴到臉上,醒過來竟發現是血,推入手術房緊急剖腹後,胎兒沒有哭聲、全身軟癱,完全用呼吸器,生命跡像很弱,讓小威媽媽沮喪到曾想抱著孩子,從頂樓跳下來。

回想到小威剛出生的那幾個月,每次電話一響,接到醫院的急救、病危通知,從金門一路哭到台灣看孩子,還有一度被宣告可能失明,擔心可能會失聰、可能一輩子要戴著呼吸器,小威媽媽即使現在想起來就忍不住哽咽。也有人跟她耳語說,養一個早產兒至少得花一、二百萬,後遺症會很多,都沒有讓她忍心放棄。

「住院時,我每天照三餐按摩他的腳、跟他說話、擠母乳給他吃,擠到都瘀血、破皮了,就希望對孩子有一絲絲的幫忙,逐漸的小威,竟然手腳有反應了,體重一點一滴的增加,不到一個月體重,就增加到2000多公克,就連我回到金門,我的母奶還坐飛機空運到台灣給孩子吃。」小威媽媽說。

後來,小威的眼睛,更奇蹟似的開始發育,更展現了早產兒堅強的生命靭性。小威媽媽表示,「我很感謝這段時間大家對我們的鼓勵和幫忙,這也是我開始當早產兒志工的主要原因,也真的很感激有健保,讓我們這些早產兒家庭,能夠不必擔心龐大的經濟壓力,得以全心去面對早產後的種種考驗,就連我們住金門在醫療後送,都有健保幫忙。」她特別強調。

另一個在33周早產的小山,則是媽媽的第一個小寶貝,她懷孕早期,即沒有孕吐,也沒有水腫,能吃、能睡、能喝,行動也很自如,小山媽媽是在定期產檢時發現胎兒的大小,有小了一到二周的跡象,32周時,作了高層次超音波發現臍帶動脈壓力過大,氧氣、養份過不去,當天深夜前往醫院,入院安胎不到一小時,感覺到三下劇烈的胎動、落紅,緊接著胎兒心跳下降,緊急剖腹。

「突然碰到這麼多緊急的狀況,感覺很突兀,小山出生時,有聽到像貓咪的哭聲,體重只有1080公克,也像一隻小貓咪。對大部份的媽媽來說,生孩子是很喜悅的事,但對早產兒媽媽,孩子生下來那一刻,才是煎熬的開始。」小山媽媽表示。

當時護士小姐跟她說:「媽媽妳可以幫貝比作一件事,就是擠母奶。」結果,她在媽媽的協助下,努力擠了三、四個小時,竟只擠出1cc,產後2天到新生兒加護病房,看到全身紅通通的像個小吐司男的小山,開始作袋鼠式護理,將近1800公克後,也開始作按摩,小山的表情看起來很享受。

小山媽媽雖然很傷心,還是不斷告訴自己。「我的小山,雖然很小,但很健康。一直養到49天後出院,小山的體重已多一倍有2160公克,還有小小的雙下巴,護士阿姨都叫他『小肌肉男』,更幸運的是原有的左眼視網膜發育不全、左耳聽力稍弱,在出生的一年內都逐漸恢復正常。」她欣慰的說。

小山媽媽說,「我很感謝有健保,讓我們在很輕鬆的情況下,可以把小山接回家,而早產兒基金會一路的支持,也讓我們無論在精神、知識的照護教養上,能夠不孤單、不惶恐,我覺得家有早產兒最重要的是要懷抱信心和希望,那麼孩子一定會接受到正面的能量愈來愈好。」

去年,小山媽媽又生了第二胎,還是個健康的小壯丁,証明了即使第一胎早產,第二胎,還是有機會生下足月的小寶寶。

中華民國早產兒基金會執行長賴惠珍,則表示,「有人類就有生育,有生育就有早產,再怎麼先進的國家,都很難避免早產。」

「而早產的定義,指的是懷孕滿20周,但沒滿37週的生產,台灣的新生兒,約有8到10%是早產兒,而根據台北市的統計,青少女的早產率更高達14.9%,主因跟多胞胎、曾動過手術、勞累、曾有早產或流產病史、作過子宮頸圓錐切除、前置胎盤、子宮畸型、羊水過多或過少、子宮頸過短…等多重原因,都有關係,也有五成是找不出原因的。」

早產兒基金會暨馬偕早產防治專案護理師方惠珍表示,「早產前,時常會先出現宮縮的現象,孕婦可每天作自我檢查。方法是坐在椅子上,雙手放在下腹部,摸摸看肚子有沒有整個變硬的子宮收縮,30週前,每小時應小於3次,30週後,每小時小於4次,若超過這個次數,就要懷疑是早產的症兆。」

除此之外,若肚子很痛、出血或破水,或是規律性的拉肚子、腸胃不舒適,也都是常見的早產徵兆,應趕緊到醫院掛號急診。

若真的生下早產兒,在以往沒有健保的時代,要搶救這些巴掌大的早產兒,許多早產兒的家庭,往往要靠賣房子、舉債來來救治自己的孩子,因此,早產兒基金會1991年剛成立的宗旨,是在協助許多早產兒家屬處理醫療上的補助。

「自1995年,健保成立後,大幅降低了家屬的醫療負擔是一大德政,我們基金會的角度,也逐漸轉變為早產防治、加強醫療團隊的訓練、極低體重早產兒的追蹤研究,以及居家照護的儀器的租借補助上,目的是在使早產的防治,更往前推進一步, 儘量防治早產的發生。」 賴惠珍指出。

像早產兒基金會,目前的重點宣導,就是「媽媽有早產危險時,應選擇有新生兒加護病房的醫院來安胎、就醫、待診,這樣可以避免早產兒在轉診到其它醫師時,發生任何大大小小的風險。」

專長是照顧早產兒的新光醫院小兒科醫師穆淑琪,也說,「早期在沒有健保的年代,一個28週左右的早產兒,如果出生後,需要在醫院住到三個月,養到出院,的確都要一百萬、二百萬跑不掉。舉例來說,早產兒常會因肺部的成熟度不夠,而有呼吸窘迫症候群,需要用呼吸器,以及打一到三劑的藥物來增加肺泡的表面張力,這種藥物一劑就得花二萬元左右,很多父母聽到出生48小時內,就得花到二到六萬,但孩子也不見得可以救回來,就會提早放棄了。」

「更別提後續林林總總的治療,像是壞死性腸炎、疝氣,到視網膜病變、聽力障礙,甚至,更嚴重的腦室出血等等。」

「有健保以後,這些沈重的醫療照顧費用,不再是扛在父母肩頭,不可承受之重,經濟壓力大幅減輕,父母只要負擔一點點像是尿布、人工敷料,還有一些健保不給付的醫療消耗品,像是一些特殊規格、非常細的中央靜脈導管,這是為了讓早產兒打高營養針用的。若經濟上真的有困難,也會有社工師轉介,協助家屬尋求社會的資源,健保的出現,真的對早產兒爭取了很大的生機。」 穆淑琪表示。

全民健保,讓早產兒不再是養不起的「貴子」,很多巴掌大的仙子,都能寫出像小威、小山,這樣讓人驚嘆的生命故事,家有早產兒的父母要有信心陪著孩子長大。(發表@健保雙月刊)

《早產防治及早產兒居家照顧》相關資訊
◎網路資訊:
早產兒基金會
◎諮詢電話:
早產防治專案衛教諮詢專線TEL:02-2543-3535轉2579
◎早產衛教諮詢專線:0968-911-070
◎早產媽媽義工諮詢(詳細電話可上早產兒基金會網站查詢)
時間:週一到週五 早上9:00~12:00;下午2:00~5:00 週六:早上9:00~12:00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sai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