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從《誰連結我》的網站連結,看到格友們用各式各樣的關鍵字,
從google、yahoo、baidu、soso、yam…
連結到《ISAISA星星之光部落格》的小小角落。
總是期盼我的分享,能發揮星星般,一閃一閃的微微光亮,
陪伴格友們,找到離健康最近的路。
這是我自己在去年大病癒後,開始當Freelancer,
並且動手寫部落格,最大的心念與動力。
除了,寫部落格跟邀訪文章外,我手頭上,目前更重要的任務,就是完成《攝護腺癌照護診治全書》這本書的出版,當初會接下這本書是經由媒體界前輩靜靜的引薦,剛開始寫這本書時,也沒有太多的抱負,只當作是一個尋常的出書計劃。
但隨著跟攝護腺癌的病友們愈聊愈多、愈聊愈深入,我只能用「瞠目結舌」這四個字來形容我所聽到的求醫經驗。
或許大家對攝護腺癌這個男性疾病沒有什麼概念(因為這類訊息在媒體很少曝光),根據我國最新的癌症登記年報,顯示2003年攝護腺癌的新增病例為2,237例,高居男性癌症的第六位,死亡人數有742例。
同年女性乳癌的新增病例是5,325例,死亡人數是1,381人,兩相比較不難發現,2003年罹患攝護腺癌的男性人數,約是女性乳癌人數的四成,因罹患攝護腺癌而死亡的男性人數,約為女性乳癌死亡人數的五成,完全打破傳統觀念中「攝護腺癌不會致命」的謬論。
而且奇怪的是男性攝護腺癌,不管是發生人數或死亡人數,都在女性乳癌的四成到五成以上,但所受到重視遠不及女性乳癌的十分之一。
若與另一個同樣罹癌後,進程較緩慢的女性癌症子宮頸癌作比較,在台灣2003年,因子宮頸死亡人數的932位,與攝護腺癌死亡人數742位,與二者間,並沒有很大的差距,但男性攝護腺癌的被重視度,也遠遠低於女性的子宮頸癌。
大家都知道,打子宮頸癌疫苗,可以減少子宮頸癌的發生,定期作抹片可以篩檢子宮頸癌,但我絕對相信大多數的男性,連自己的攝護腺長在那裡?該利用什麼工具來篩檢攝護腺癌?完全沒概念,這是一個非常吊詭,也需要扭轉的變態現況。
而另一個值得重視的統計數字是根據台灣的癌症登記年報,顯示2003年被發現罹患攝護腺癌的患者中,低於65歲以下的患者有293位﹙13%﹚,其中最年輕的患者竟不到20歲,低於25歲以下的年輕人有3位,這也打破「只有老人,才會得攝護腺癌」的迷思。
在美國,男性攝護腺癌的罹患率,已與女性乳癌相當,在歐洲也是男性癌症的第一名,就連向來善於養生的日本人,在日本天皇罹患攝護腺癌後,開始推廣攝護腺癌的篩檢,罹患率也在2004年躍升為男性癌症第三名。
目前,台灣攝護腺癌的新增案例,雖約為女性乳癌的四成左右,但這並不代表台灣攝護腺癌的罹患率偏低。
而是因為台灣攝護腺癌的防治觀念非常落後,大部份的男性,缺乏定期作肛門指診及抽血驗PSA可有效篩檢攝護腺癌的基本觀念,使得台灣攝護腺癌患者被發現的期數,約有五成是末期,遠遠超過美國有九成患者,是在一、二期就被發現,這麼落後的認知,不但造成治療上的困難,也大大降低了我們一家之主罹癌後的存活率。
另一個令我震驚的重點是,經由與病友們一次又一次的面對面訪談,也發現國內攝護腺癌醫療不當、就醫拖延的程度,連我這個在數字週刊跑過六年多醫療新聞、見識過無數醫療糾紛的健康線記者,都覺得太過誇張,這都與國人對攝護腺癌缺乏正確認知、沒有判斷能力有極大的關係。
在《攝護腺癌照護診治全書》這本書裡,我花了很多時間跟十幾位病友作一對一的貼身訪談,也用了不少篇幅,特別著墨在病友的就醫經驗及心情分享上,因為,這對癌症病友(特別是與性徵有關的乳癌、攝護腺癌病友,癌症不只是生命的威脅,也是心靈層面、性別認同的三重重擊) 是否能夠正確的就醫,能否借由他人的經驗,對未來保有希望的關鍵。
如果你本身是男人,或者你有家人或親朋好友是男人,都該關心攝護腺癌。我以「有鳥沒鳥都要看」來當作這本書的Slgoan,雖然用語粗俗,但也是我心目中最傳神、最夠力的說法。
說了半天,攝護腺(Prostate)到底在那裡?
攝護腺的位置是在膀胱(Bladder)的出口、尿道(Urethra)的上方,兩旁有貯精囊(Seminal Vesicles),從側面來看,攝護腺前方會有恥骨(Pubis),後方則是直腸(Rectum),而尿道、輸精管(Vas Deferens)會從攝護腺的中心貫穿通過,也就是說尿道前端有一段是被包覆在攝護腺裡面。
攝護腺又被稱為前列腺,是男性生殖系統的一部份,因此,只有男性才有攝護腺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