退化性關節炎是銀髮族最常見的關節疾病,起因是來自於關節軟骨的破壞,造成軟骨不斷磨損、流失,同時影響到軟骨下的硬骨組織,患者會感覺到膝部酸軟無力,蹲下去不太站得起來,演變到最後會愈來愈疼痛、無法行走,而被迫置換人工關節。
由於軟骨本身沒有血管及神經,因此,受損後不易增生,目前最先進的軟骨細胞移植術,是先用手術把軟骨細胞取出,利用細胞培養技術在體外培養三到四周後,再作二次手術植回病患體內,每次費用約為31萬新台幣,不但需要二次手術、二次麻醉,耗時又耗錢,也只能治療單相的軟骨層傷害。
為了改善軟骨細胞移植術的缺失,台大骨科部主任江清泉與工研院生醫所廖俊仁博士,經過五年的共同研發,發現人體是很好的軟骨細胞培養環境,並成功開發出在一次手術中,同時達到修復軟骨及硬骨的兩相關節軟硬修復技術。
這套新技術,是利用關節鏡,在不受力的關節面,先取出0.1㏄(約二顆米粒大小)的軟骨組織,並把很Q、像橡皮擦的軟骨組織用特殊的器械,切成0.1mm大小的顆粒,目的是增加軟骨組織的表面積,切碎的軟骨組織要先泡在酵素中,讓軟骨細胞間質部份融出,再裝在人工骨材內,創造有利軟骨再生的環境。
同時在膝關節受損的軟骨部位,打一個寬度8.5mm、深度也是8.5mm的圓洞,植入裝有軟骨組織液的人工骨材,手術時間約30分鐘即可完成。
之後,藉由體液的擴散,軟骨組織可自動增生1.5到2倍,由於人工骨材是以類似可吸收手術縫線的成分製成,也可與關節的硬骨結合,成為硬骨的一部份,因此,這項技術可同時完成軟骨、硬骨的修復。
目前,兩相關節軟硬修復技術,已在22隻,每隻體重高達150公斤的豬隻上完成動物實驗,有八成的豬隻,在半年內,都可以達到軟、硬骨修復的目標,且所有的豬隻,在術後的一、二天內,就可下床正常走動。
兩相關節軟硬修復技術,適用於銀髮族的早期關節退化、關節炎和關節骨頭缺血性壞死等初期患者,也已技術轉移給美國骨科醫材廠商,預計最快今年進行人體試驗,並在三到五年上市。﹙諮詢:工研院生醫所廖俊仁博士,發表@常春月刊﹚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