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常被問到「若有負面新聞時,該怎麼應對?」
其實,我覺得最重要的並不只是「對」或「錯」,而是要有「善意的回應」,
要能「將心比心」,最糟的是「缷責」、「態度強硬」、「不理睬不反應」。
企業或個人在面對負面新聞時,最能展現EQ的應變能力,
但負面新聞愈鬧愈大的主因,大多是發言人情緒失控,更加強了負面的觀感。

在處理負面新聞時,發言人本身展現的好感度,也是很重要的,
舉例來說,同一則負面新聞,由連勝文或蔣友柏發言,
即使講的是一模一樣的內容,就可能導致完全不同的解讀和結果。

倘若負面新聞是真實的,發言人最常犯的錯誤是「缷責」、「硬ㄠ」,
例如,我們跟大家一樣,也是受害人,不是我們的問題,而是供應商…,
這種態度,會讓媒體及消費者對企業的誠信度及信任度,大打折扣。

假使負面新聞是誤會一場,也不宜「態度傲慢、措詞強硬」、「不回應」,
為什麼?因為,得理不饒人,會讓好感度下降,社會觀感不好。

而不回應,會容易讓人聯想到,「作賊心虛,其中一定有鬼…」
比較好的方式是,態度要堅定,語氣要和緩,以善意的回應,澄清疑慮。

另一個發言人,在回應時,最容易犯的毛病是誤入媒體記者預設的陷阱,
或者是發言時,未深思熟慮,逞了一時口快,多說了一、二句獨立剪接後,
易引人疑竇、爆發公憤的語病,讓媒體見獵心喜、局部放大,徒增困擾!

最近,一個血淋淋的個案莎嬸失言丟代言損失17億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sai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